近期小結:《紐約寂寞男孩》、《幸福不設限》、《水底情深》跟《雷神索爾三:諸神黃昏》

吳夏
7 min readMar 15, 2018

--

寒假回家最開心的就是看電影不用自己花錢,所以當然要好好看一波;既然看都看了,那就簡單寫一下感想吧。因為跟老媽一起看,沒特別去挑片就是了,於是跑出水底魚人大戰雷神索爾的狀態,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呢。

在電影部分,看了《紐約寂寞男孩》、《幸福不設限》、《水底情深》跟《雷神索爾三:諸神黃昏》,回台北後跑去看了《以你的名字呼喚我》,寫在Facebook上(也順便二刷《BPM》);舞台劇則是簡單聊聊出國前的《遙遠的東方有一群鬼》,及前陣子終於下手買的《蓬萊》,礙於篇幅過長,舞台劇的部分放在另外一篇文章。

按照慣例,文章內所放劇照都來自IMDb。

男主角Thomas與他爸的情婦Johanna。

《紐約寂寞男孩(The Only Living Boy in New York)》。很有趣的英文原名,也直接地切入了電影的主題──何謂活著。城市的風景一成不變,藝術家豐沛的生命力被注重商業的現代社會壓榨殆盡,「紐約沒有靈魂了。」主角Thomas的控訴,看起來像是個毛頭小子的憤世嫉俗,卻好像也有點道理。他大學剛畢業,對寫作懷有熱情,但總是不被出版社任職的父親重視;他有個心儀的對象Mimi,但對方似乎並不那麼愛他。未來渺茫的他,平凡無奇的日子闖入了另一個女人──父親的情婦Johanna──生活產生波瀾,無數的情緒夾揉在一起,他才終於成為了「the only living boy」。

「人與人的聯繫」是電影最主要強調的事情,賦予生命意義的往往是關係的建立(或崩毀)、人際之間的起伏跌宕,才真正可以成為「活著」的人。由此回頭審視片名中譯跟原文,其實也相當有趣,Thomas最初的生活也不算太糟,中產階級的家庭讓他至少生活無虞,彼此都有好感的對象縱使若即若離也還帶點感情,但並不代表他不寂寞;在歷經了各種風雨以後,儘管仍然孤身一人,從旁人眼光看來依舊是個寂寞(lonely)的傢伙,但他透過關係中的痛苦與難熬,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與生活的實感──就像Thomas的鄰居Gerald說的,日子有了起承轉合。

很難評價這部片子,坦白說,Thomas、父親、Johanna與Mimi的四角關係,加上Thomas父母的複雜聯繫,要是抽離這齣電影的憂愁口吻,它就恰恰是一部俗濫的八點檔連續劇。不過,能把這種愛恨交織拍得這般文藝,大概也是一種才華吧。

第一眼看的時候完全不覺得飾演Ray(圖右)的是Elle Fanning。

《幸福不設限(3 Generations)》雖然是LGBTQ電影,但要談的更偏向於家庭課題。跨性別男孩Ray與母親Maggie住在一起,即將接受HRT(賀爾蒙注射)的Ray,因為還未成年而必須由監護人簽署同意書後才能進行,但Maggie對此尚有疑慮,Ray卻希望在轉校之前能夠盡快完成HRT療程、獲得新生,兩代的衝突因此形成;除此之外,他們也和Maggie的母親Dolly及她的伴侶Frances同住(房子其實是Dolly的),這對想要擁有自己退休生活的女同志伴侶,一方面對於Ray想變性無法提供什麼有用的建議,另一方面也想著該如何和女兒開口要她搬離。三代間各自的問題鋪展開來,成了整部電影笑中帶淚的基調。

給了一個滿不錯的命題,也並沒有因為議題的複雜(跨性別、青少年、母職、代間落差……)而迷失焦點,本片將主力放在Maggie對於母親(而且是全家唯一的異性戀順性別?)身分的焦慮,如何做一個好媽媽、如何「進步地」看待Ray的跨性別認同、如何處理與女同志母親的互動等,與其說是性別相關的電影,不如說是處理家庭議題的片子,相較之下Ray的跨性別身分倒非《幸福不設限》的重點;可惜最終在關係衝突的收尾上,我認為《幸福不設限》收得算是有點急躁,「和解」的原因也挺突然的,彷彿所有人都忽然地明白了相互理解與尊重的重要性,於是困難迎刃而解,迎向美好溫暖的結局……也並不是說這樣不好,但就少了點味道吧。

魚人真的很可愛,很像小動物……

寫到這邊時,奧斯卡已經頒獎完畢,《水底情深(The Shape of Water)》成了本屆奧斯卡最大贏家(最佳影片、最佳導演、最佳藝術指導、最佳原創音樂),真是可喜可賀。同溫層內好評不少,當然也有不認為《水底情深》夠格成為最佳影片的朋友;不過我最佳影片入圍作品就只看了這部跟《以你的名字呼喚我》,是個不夠格評價這部分的觀眾,所以我就不多談奧斯卡了XD。希望來日有機會慢慢補完其他作品。

事實上我是在完全不知道《水底情深》在演什麼的狀況下看這部片的,我也沒有看過《羊男的迷宮》,因為我曾經覺得它是恐怖片,嗯。看片之前臨時抱佛腳查了一下,Google首先使用的關鍵字是「奇幻愛情故事」,於是我就信了。總之,無知的我看完《水底情深》第一個想法其實不是Elisa跟魚人的愛情很感人很棒之類的,而是,Giles真的好可憐,作為一個見證了這段愛情邊緣人好朋友、冒死開車救出魚人的勇者,他最終的結局竟是回到孤身一人的狀態……為他掬把淚……

認真想了想,《水底情深》這部邊緣人的愛情童話確實有它吸引人的地方,這種藉由奇幻筆觸描摹出的故事,亦相當合我的胃口,因為我就是奇幻控;但可能也正是因為裡頭所設定的一切──純粹的愛情、真摯且願意奉獻的友誼、邪惡的反派──實在太過理所當然,所暗藏的象徵與批判的議題例如種族、性別、冷戰歷史等,都沒有什麼讓人眼睛一亮的地方(雖然好像很多影評都覺得很不錯),要不是整部片有很不錯的美術陳設、運鏡手法與配樂的協助,加上台詞我還滿喜歡,不然我想必會看到睡著(其實我中間真的有一度覺得睏倦,不過最後並沒有睡著)

要說它不好看嗎?也不盡然,畢竟我還是挺願意推薦朋友們去看;只能說我對於太過美好的故事,終究沒辦法完完全全的熱愛吧。

這一幕的意思是,即使你是神還是可能被強拆。幫QQ。

看了三部比較嚴肅的片子,當然應該要換個口味。雖然是個可以接受英雄電影的人,但我其實自從《復仇者聯盟》之後,追Marvel就追得有點沒勁;加上身邊沒有人可以跟我一起進電影院看這些片,就落了一連串的進度,結果又更沒勁去看電影了。即使大概知道角色與他們的關係,我還是會很想在網路上找有沒有Marvel電影宇宙的懶人包可以馬上補完,不管是時間軸啊、事件表啊都挺好的。(所以,有這種東西嗎?)

不過,《雷神索爾三:諸神黃昏(Thor:Ragnarok)》我還是看得很開心啦,對於本片時間軸之前發生的事情即使不太理解(《復仇者聯盟三》的部分之類的),但滿多哏其實都算跟得上,像浩克大甩索爾的段落,我就笑得超爽der。聽說要看滿滿的基還是得看第二集,只是,對於略過了前面的我來說,第三集的兄弟情也是閃得我好歡愉;很多台詞中的笑哏也非常精準地戳到點,導演聲稱本片「80%都是演員即興演出」完全可以想見。

雖然我覺得長髮變頭盔很好笑,但Cate Blanchett在本片依然美麗如昔。

作為舒壓爽片,《雷神索爾三》無論在演員演出或聲光效果上都拳拳到肉,非常適合放空腦袋看完。最後,你們可能會好奇為什麼《雷神索爾三》可以放兩張劇照,很簡單,因為我想要把Cate Blanchett放上來。就這樣。

真的可以的話好想把奧斯卡最佳影片都看過一輪,可惜已經有不少部正排在下片行列;硬要說的話,目前最想看的莫過於《淑女鳥(Lady Birds)》。只是不知為何我三月花費甚鉅,即便閒暇時間很多,還是遲遲沒進電影院,渾身不對勁啊。希望能在四月之前有機會看到這部片。

那就這樣,寫了一個月終於寫完了。

祝大家春天愉快。

--

--

吳夏
吳夏

Written by 吳夏

百合花叢中的小社畜,在遊戲業裡建構世界。讀文學,看動漫,玩遊戲,進劇場,流連影院。想不透該走往何方,於是寫寫東西,聊以自娛。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