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所有圖片,未特別標明者皆取自台北金馬影展官方網站。
說來慚愧,來台北四年有餘了,這其實是我第一次跑金馬影展。大概也是因為上了大五,終於沒那麼多事情在身上,撥出了點空閒,可以跑來西門看電影吧。畢竟相較於位在華山的女性影展,千里迢迢從政大轉至西門,即使路況順暢,也得花上將近四十分鐘。這次搶票好死不死我還剛好在看女影最後一部影片,因著堂姊的協助,想看的片子裡除卻《血觀音》還是能都拿到手,算是新手的好運氣,加上我挑片的口味很奇怪吧。
這段期間事務有些繁忙,加上期中考將近,應該很難每部片都寫一篇長文;何況我總計要看的片子也是有八部,真的hen折騰。所以,金馬影展的筆記會以我每週電影綜合為一篇,每部可能簡單寫個幾句話,當作簡單的紀錄。
第一週(11/3–11/5),我看的共有四部:《走私教父(The Line)》、《春光乍洩》、《霸王別姬》、《不思議女人(A Fantastic Woman)》。下頭就一部一部慢慢聊來~
一直都滿喜歡黑道、犯罪類型電影,也因此看到《走私教父(The Line)》的時候很快就決定要買票了。作為我金馬的第一部片,議題到位、娛樂效果不錯,緊湊而環環相扣的劇情與偶發的黑色幽默,都非常引人入勝。故事舞台建立在烏克蘭與斯洛伐克邊境,斯洛伐克加入申根區的前夕。主角亞當在當地地頭蛇克烏爾(Krull)的手下負責運送私菸,面臨國家即將開始嚴格取締邊境貨物的狀況下,於公,他要處理接連失敗的任務欠下的債務,於私則有女兒突然懷孕要和男友私奔的肥皂劇情節必須處理,困難接踵而至,使得他必須面對人生最難的決定──開始「運送」非法移民。身為觀眾的我們,便跟著亞當走入無可挽回的地步,從最初歡樂的訂婚場景和家庭相處,開始深入到亞當的工作、與克烏爾的相互角力,越到尾聲,越不曉得下一步該怎麼走下去;將近兩小時的片長,毫無冷場。
在緊張刺激的鬥爭之中,看得到如《教父(The Godfather)》系列的冷調暴力,以及亞當堅持家庭倫理、江湖道義一絲不苟的性格,在這群男人之中,更有獨具風格與硬骨的女性──即是亞當的最強老媽安娜,還有妻子薩莎。其實,本片裡每個配角,即使是作為亞當下屬的每個人,都有十分立體而獨特的性格,不單單只是陪襯,而是各自帶著自己的故事,在艱難的時刻拚命熬下去。除此之外,作為整個故事的支線,被運送的難民也在《走私教父》裡有相當程度的戲份,並在故事的末尾與主線匯合。
本片在收攏所有劇情線時做得很好,沒有多餘的段落,彼此間環環相扣、也收得算是漂亮;劇情間的轉折、伏筆掐準了觀眾(我本人)的心思,毫不拖泥帶水。整體而言,如果是個愛看這類型電影的人,應該能得到很不錯的觀影體驗,至少我在看完離場之後,真是有種坐完雲霄飛車的舒暢感呢。
久聞其名,終逢其盛,《春光乍洩》也是我第二部王家衛,第一部是《一代宗師》。挑這部片不為什麼,就為了看張國榮跟梁朝偉飆戲(後來也發現張震演技真的就還好,咦)。我買的是禮拜六早上的票,起得早,搭著車搖搖晃晃到西門,看完電影,只覺得經歷了一場很悲傷的夢。
看《春光乍洩》像在讀一篇私密的散文。伴隨拉丁美洲風格的配樂(真的是非常好聽,好愛),聽著黎耀輝的獨白,看他和何寶榮拉扯的愛情,黑白畫面是分開的痛苦,彩色畫面是最快樂的時光,「我並不希望他太快復原,他受傷的日子是我和他最開心的。」一個樂於付出,一個樂於接受,其實他們登對得很,只是他們的關係從來都不平衡,無法宣洩的嫉妒、猜忌、怨懟,還是化成無可避免的衝突。我總在想,也許何寶榮是有打定主意要定下來的,只是黎耀輝對他的不放心,反而成了後來他轉變心意的原因;於是他更激烈地反抗黎的束縛,結果一把推開黎,落得最後孤獨在異鄉凋零的結局。
到頭來,最浪蕩的仍是最孤單的一個。小張和黎耀輝都還有個家可回,他們的流浪,終能夠找到港口停泊;何寶榮卻不是,當然他本來曾經能夠有回去的地方,但在這一連串的傷害與被傷害之後,他已一無所有。末尾二人,黎耀輝是在文湖線上,搭著捷運向前,即便前方迎接他的是未知;何寶榮則是困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公寓裡不停地哭泣,他能不能再朝著未來走下去,都無所謂了,他的生命,或許就將永遠停在黎耀輝離開的此刻。
看完之後首先浮現腦海的,其實是邱妙津《鱷魚手記》經典的一段介紹詞:「不要再相互靠近,毀滅不會終止的。」
只是,感情這事,總還是在最苦痛的時候最不願放手吧。我想,《春光乍洩》呈現給觀眾的,也不過就是在萬千世界裡,談感情的人們所必然會遭遇到的,悲傷卻又無可奈何的種種而已哪。
第四次還第五次看《霸王別姬》。摸著良心說,這部電影,我還講什麼呢,網路上、學術論文裡,搜尋霸王別姬,啪的一大排資訊攤在眼前,我大概說什麼都是多餘了。能在大螢幕看修復版《霸王別姬》,實在是很幸運的,即使將近二十五年的歲月過去,雋永依舊。有個人情感間的悲劇,有文化傳統上的悲劇,亦有整個時代變遷的悲劇,動盪的日子裡,誰都想過著自己夢想中的生活,無論是太平地過、瀟灑地過、相依著過,他們各自努力著,卻總還是無法穩穩地航行在歷史的洪流裡。
所以……所以我到底還能說什麼?(欸)
不如來聊鞏俐飾演的菊仙好了。這幾次看,都不免為菊仙感到難過,縱然她對蝶衣多少是帶點醋意,但終究是個有情有義的女子。也或許,她在蝶衣身上找到了一部分的自己──同樣對生命執拗,有她不願意放棄的事物,執著地追求著相信的一切。就我看來,菊仙無疑是把生命賭在這個男人身上了,她要他好好活著,與她太平地過日子就好;卻也正因如此,才會在被小樓背叛、出賣的時候,聽見「我不愛她,我跟她劃清界線」的時候,徹底地絕望了,爾後上吊自殺。
她對蝶衣一方面有怨恨、有妒忌,比如在關老爺那兒挨打時,她就回馬槍酸了蝶衣一句;但同時也終歸是好的,無論蝶衣是否接受這份好意。不管是在小四取代了蝶衣的角位時,依舊為他披上披肩;或是守著霸王的寶劍,在臨死之前交還給蝶衣;乃至於蝶衣犯了鴉片癮的時候,她儘管是害怕的,還是上前去抱住了蝶衣,都可以看出她的情義。蝶衣若是真虞姬,與假霸王結為連理的菊仙,又該當何論?如若無她,小樓蝶衣就能演一輩子的霸王與虞姬嗎?既然假霸王的面具遲早會被打落(畢竟他終究還是那個吃喝嫖賭、拈花惹草、圓滑怕事的段小樓,菊仙只是恰好被他碰上),有菊仙在旁確是礙眼,但我總覺得仍是幸運的事呢。
看了這幾遍,總是覺得,菊仙與蝶衣兩者,就像一體兩面、同卵雙生的存在,有著極為相似的面貌,戲裡戲外各據一端;蝶衣是在京戲裡貫徹他從一而終的信念,而菊仙卻是在這混濁難捱的人世間,從一而終了。
本來「性別越界」的主題裡我每部都想看(崩潰)。但因為這樣會很心累,於是各種考量之下,就挑了這部《不思議女人(The Fantastic Woman)》跟《BPM》。前者談智利的跨性別遭受的各種暴力、歧視,以及主角瑪蓮娜如何在這不友善的環境裡,撐出自己的空間,反抗一切的攻擊;後者則是談法國在九零年代的愛滋運動(還沒看)(下禮拜三晚上的場次)。
先講結論好了,我其實覺得這部片滿普通的,沒有什麼特別教人喜歡的地方。有點難形容是哪邊出了問題,畢竟它就是中規中矩的電影,情節完整、有導演獨特的視覺手法(但我沒有很喜歡),議題的敘述上也相當平穩,正如金馬官網所寫的介紹,它完全不賣弄、不做作,就是相當平穩地敘說了瑪蓮娜如何面對奧蘭多的猝死、奧蘭多家人的惡意言論與舉止等等,其實並沒有什麼會讓人真正討厭的地方。大概也正是因為這樣,所以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看點,也就自然不會讓人有眼睛一亮的感受。
不過,《不思議女人》在「惡意」的描繪上頭,倒是著實讓我覺得各種不舒服了,這也算是一個厲害的地方吧。不論是奧蘭多的家人對瑪蓮娜做出的言語羞辱、肢體暴力,直接把瑪蓮娜隔絕在喪禮之外不讓她進去;或是醫院、警察的種種不友善,包括質疑她其實是性工作者,與奧蘭多是在進行性交易,乃至於對她的身體進行了拍照留證(以證明她不是在「工作」時遭到奧蘭多的襲擊,從而反擊導致奧蘭多身亡),種種的惡意,直教坐在影廳裡的我毛骨悚然,一度開始焦慮起來。
除此之外,瑪蓮娜與奧蘭多的感情也是相當動人的(雖然我的感動值在前一日已被上面兩部片加滿,並沒有因此流淚)。我非常喜歡她去火葬場送奧蘭多最後一程時,靜靜地看著奧蘭多的臉龐,明明看似平靜,卻能感受到臉龐下痛苦、悲傷的情緒,還有她一直以來隱忍下來的種種委屈。這大概是我在觀影時唯一一次覺得「啊啊快哭了」的時候,而我隔壁的阿姨已經哭得不成人樣,真的很想遞給她衛生紙(什麼)。
總而言之是一部,沒有特別打動我,但也不會讓我覺得很不值得的一部片。至少看見片尾瑪蓮娜重新打理好生活,跟奧蘭多的家人要回了他生前送給她的狗,成功地在正式舞台上表演聲樂──我就想,也許這部片,就是希望能夠給予那些生活中遭逢傷害或惡意的人們,一點努力活下去的勇氣吧。
寫完惹!
下週的片單是:《BPM》、《你找什麼?》、《刀背藏身》跟《幸福路上》。就John子,沒惹。所以本系列只會有上下兩集。
在寫下集之前,可能會插播楊双子《花開時節》的讀後感想與推坑文。這本小說真的hen好看,閱讀起來毫不費力,卻又酣暢淋漓,讀到最後帶有一絲尾韻,令人回味無窮。我讀完它總計花費時間應該是八小時,有空閒得大家歡迎去買一本來看看,支持台灣文學與出版社。感恩讚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