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小結:《囚》、《天書》、《相愛相親》

吳夏
7 min readDec 10, 2017

--

圖片取自台北金馬國際影展官方網站

看完《囚》走出影廳想的是,這整個世界終究都是瘋的,沒有什麼正常可言。看醫師們急於將他們劃歸在某個病理學的名詞,將所有行為都視之為症狀,便覺毛骨悚然;那些舉止會被當作症狀卻是來自「你有病」的前提,因為你有病,於是拿這些事情證明你的病,列出一個表格,說,你看,這上頭的事情你都符合。所以你有病。你就相信吧。

事實是,早在你的行為之前,你就已經是病人、是瘋子了。說得再多做得再多,都只是更加強他們眼裡的瘋而已。

鏡頭放著,話語和畫面便滿溢出來。質問著正常與反常的界線,拼湊他們的生命──為何而「病」、而住進醫院,在醫院裡遭遇的事,社會加諸他們身上有意無意的暴力,醫療體系的冷漠和匱乏──他們被用不同的病症命名,不再被視作「人」,然後,就沒有然後了。

好難再說些什麼。就這樣吧。

圖片取自台南人劇團Facebook粉絲專頁

我是真的覺得《天書》滿雷的,過了一天還是不改評價。

也並不是說這齣戲一無可取之處。大場面的舞台、燈光效果、服裝、舞蹈設計,都可以看得出它有野心,而且台南人劇團也真的有能力實現這個野心;我確實在不少幕深深地覺得哇這個場景真美。

但也就這樣了,很美、很有錢、很棒,可是剖開來,裡頭是空的,就連演員的走位都無趣得讓我不知所措。看起來很猛的奇幻風世界觀沒有足夠的劇情支撐,顯得不僅多餘還有點尷尬,我真的當下有種,看見國中寫的小說具體化在面前的錯覺。它想談很多事情,談移民(難民)人權與國家既有利益的掙扎、政治的醜惡,談對信仰的盲從與思辯,談變裝與自我的解放,看起來非常值得深思,到頭來卻什麼也沒談好,呈現出的結果並不是如編導所說:「用輕鬆的方式講嚴肅的話題」,而是(至少就我感受到的)對議題的不瞭解與膚淺的詮釋;佐以老套且理所當然的劇情鋪展,讓我看到後來不禁感嘆我與編導心有靈犀的程度,簡直到了事事都中的境界。

啊,都忘記了,《天書》還有想談「愛」。橫跨時空苦情守候的愛,面貌不同仍然能夠追回的愛,背叛與利用的愛……

下半場,該死的都死了,該拯救的被拯救了,該被喚醒的記憶喚醒了,該犧牲的犧牲了,於是英雄誕生,而英雄接下來要面對的戰鬥還在後頭。End。

我其實在看Jump的王道漫畫?

順道一提,看起來應該是大魔王的斯頓神下半場的鏡頭少得可憐,結尾就這樣順理成章地被鬥倒,讓我不禁懷疑是不是第二部就要來個捲土重來,就像穢土轉生那樣。或者是祂其實根本沒有被打倒,只是躲起來了之類的……我不敢再想,甚至不敢去想這齣戲可能會有第二部

不過PTT Drama版有好評,看粉專也是有人被感動到不行,搭配著罵得也很兇的黑特劇場,可以說是一部評價兩極的作品。嗯。反正我不行就是了。

圖片取自台北金馬國際影展官方網站。話說這一幕好像上映版電影剪掉了,我完全沒印象?

現在想想《相愛相親》大概跟《天書》是個強烈的對比,即便一者是電影一者是戲劇,但《相愛相親》恰恰就是反著做出來的佳作──沒有什麼大部頭的製作規模,劇情環繞著一家三代人,看起來單一,卻跟著「遷墳」這條主要故事線延伸出對於家庭、親情、愛情的支線,而且,處理得十分穩當。

事實上它的故事真的相當簡單──張艾嘉飾演的主角尹慧英,母親逝世,想要將鄉下的父親岳子福遷墳,入城與母親合葬;然而,鄉下那兒尚有父親進城前成親的姥姥岳曾氏(吳彥姝),儘管在成親後隔年就與入城的父親永隔,依舊死守著一座孤墳,不願讓步。這就是主線了,於此同時的支線則是:女兒薇薇(郎月婷)的叛逆,丈夫老尹(田壯壯)的怯懦與疑似外遇(?),自身瀕臨退休的焦慮……

大體上都環繞著慧英進行,但有趣的就在於三代女人(姥姥、慧英、薇薇)和三代男人(岳子福、老尹、薇薇男友阿達)的相互對比。繞了一大圈,繞回片名:相愛相親。究竟什麼是愛?什麼是親?姥姥用一生守護一座孤墳,縱使伊人未曾久留;慧英以為母親的願望是遷墳而為此四處奔波,甚至不惜動用法律,因為丈夫的一句「就算住在一起也不一定相愛啊」而產生疑慮;薇薇一方面對於跟著阿達離開隱約抱持恐懼,另一方面又不願與他分開,不自覺地竟也將外公的身影投射在上。三組人馬,呈現出的其實也恰恰是三代之間對「愛」的不同詮釋。

全片沒有什麼高潮,大概最猛烈的地方就是片末慧英與姥姥在錄影現場的對峙,爆發之後,又以群聚家中吃水果、姥姥進房看丈夫與「情敵」的遺照作收,姥姥的鞠躬,不言不語地把所有情緒都藏在裡頭了。電影的最後,從阿達唱起主題曲《陌上花開》我就開始哽咽;看到姥姥想擦拭照片上的水珠,卻反而把丈夫的面貌抹破(大家真的是不要用一般紙印照片),眼淚就停不住地流啊,再到最後姥姥對著遺骨說「我不要你了。」整個就是慢慢把情緒抬到高點。(然後再被老尹的話逗得哭笑不得)(他超暖的好愛他)

真的是一部相當細緻的電影,將日常生活中的細水,寫就靜謐悠遠的長河。舉重若輕地說一段故事,在許多可以更用力地賺人熱淚之處,張艾嘉選擇輕筆帶過,更凸顯了在敘事背後暗藏的深刻情感。除此之外,演員亦都相當自然,跟著劇情一起水到渠成;吳彥姝的演出簡直就是成精了,尤其電影前半段姥姥幾乎沒有台詞,眼神之中、舉止之間的情感,完全是本片精華所在。看過《血觀音》、《大佛普拉斯》這兩部讓人心情奇差無比的電影後,此刻再看《相愛相親》,是真真切切地覺得被療癒了。

最後,因為看的場次恰巧有聞天祥老師的映後,在看完後還得到十五分鐘的講解,真的很讚。他提到本片的舞台在二線城市鄭州,正好也夾在高度開發的北京與後方城市中間,既有大幅度的開發(都市更新、校門的改建),更有舊有的記憶;是姥姥從湖南江永縣北上而至的第二個家,也是阿達從西安前往北京的中繼站。這是個很有趣的設定,更反映了慧英作為新(薇薇)與舊(姥姥)的中介時代,在《相愛相親》中所扮演的角色。本片有許多這類的細節可供品味,即使沒有發現也無所謂,但仔細觀察就會得到新的想法。

聽說就快下檔了,還沒看過的大家,手刀買票吧!拜託啦!

進電影院跟劇場之外,禮拜五(8號)還去女巫店看了瑪啡因的演出。

其實我很少聽音樂表演,也是上了大學才比較頻繁地關注一些音樂節,還有去演唱會(畢竟比較近);認識瑪啡因是機緣巧合,不過第一次聽現場應該是在某年的共生音樂節,這次在女巫店裡,有滿不同的感覺。大概是空間不大,覺得樂器與歌聲比音樂節還更穿透,從第一首《Apple》的豎笛傳來就整個人起雞皮疙瘩!超好聽的!完全是在整個人超投入的狀況下聽完全場。

好的我就不講太多了,既然你都看到最後,不如就點進他們的最新單曲《膨脹》吧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998SVGWqCEk

為什麼不藏超連結?因為那樣很難點啊,攤手。

就John,我們下次見啦。(希望不要太快)(我快寫不完東西了)

--

--

吳夏
吳夏

Written by 吳夏

百合花叢中的小社畜,在遊戲業裡建構世界。讀文學,看動漫,玩遊戲,進劇場,流連影院。想不透該走往何方,於是寫寫東西,聊以自娛。

No responses yet